其他
不一样的牛市剧本,永远相似的韭菜结局
这是思维补丁的第612篇文章
头图意在提醒各位保持独立思考。
(一)
2021年会比2020年更好吗?
这个问题对股民和基民朋友们而言,至少到目前,答案大概率是肯定的。事实上,进入2021年之后,A股涨得着实有点“顶”。
2021年赌场一开门(不是),就呈现出一股熟悉的爆炒味道,以核心资产为代表的板块龙头们,爆涨得几乎不给人上车的机会。
前几天我晒出2020年个人投资收益时,还有好多朋友评论:“等指数回调到3000点以下抄底。”
可昨天,沪指突破了3600点关口,这是时隔5年之后,沪指再一次重回3600点。
元旦之后的交易日,每天早上醒来我看一眼自己的基金账户,转身就能咧着嘴再去睡个回笼觉,因为大盘涨势过于“解忧”,任谁看着这样的收益率,也只想简简单单地混吃等死。
我刚才粗略算了一下,截止到今天,2021年仅仅8个交易日,我个人的股票和基金账户收益已经十几万了。
场外的观众更关注沪指,沪指突破整数点位是重要的大众心理关口,它一向被视为散户入场的冲锋号。实际上像超超这样的老韭菜,早就不关注沪指了,我们更关注沪深300和神创板。
如果你看沪深300的走势,会发现它已经涨的比2015年的大牛市还要高了。
前几天有朋友还问我:超哥现在是不是牛市?
昨天我在朋友圈写了一句话:
牛蹄子都快踩到人脸上了。
(二)
新冠疫情并没有饶过人类,在欧美等重灾区,病毒感染者仍在快速增长,疫苗普及率远远低于预期,疫情拐点迟迟未现。
即便在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的中国,当下也在多地出现了零星新增病例。美国大选局势虽已尘埃落定,但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仍在。
经济形势如此严峻,或者直白点说,各行各业都在哀叹“太难了”的经济大环境下,股市怎么还能又闻牛蹄响?
我在好几篇文章里都写过,实际上从2019年开始,中国资本市场就开启了“结构性牛市”的行情。
当然因为2020年新冠疫情的“黑天鹅”,A股曾短暂地陷入低谷。但市场上的核心资产很快就从低谷里爬起来,再创新高已经很难描述过去一年的A股核心资产的表现,更贴切的四个字是:屡创新高。
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,A股年收益涨幅超过100%的股票高达436只,其中19只超5倍,更有5只股票的年收益超过1000%。
那么,支撑这一次结构性牛市的基础是什么?
首先是低利率背景下,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性货币大放水,俗称印钱。
前几天有一张图,直观地展示了2020年美国人印钱的疯狂程度:有史以来的美元总量中,有21%是2020年印出来的。
面对疫情造成的冲击,美联储祭出了无限QE的大招。一句话来解释:如果你觉得美股有泡沫,那美联储的回答是,老子会印更多的钱让这个泡沫显得“合理”。
无论是欧洲老钱还是中美新贵,无论是中东玩鹰的王子还是俄罗斯的寡头大亨,在全球大放水面前,每一位手持热钱的投资者,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:
家族财富和个人资产如何不被稀释?
当海量的资金涌入市场,却突然发现,经济的确太差了,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,经济的萎靡又催生了大放水时代下的另一个特征:
优质资产荒。
资本唯一追求的就是利益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巨量的资金涌向了市场上存在高确定性的少数优质资产,于是茅台从940涨到了2173,于是宁德时代从100涨到了420,金龙鱼从39涨到了145……
导致的结果就是,如果你手中一直持有以白马股为代表的核心资产,那这两年你的财富增值速度必然是异常迅猛的。所以李稻葵之前说:
疫情不是金融危机,而是一场穷人的危机。
A股的结构性牛市,还在于市场越来越成熟,机构话语权越来越大,叠加政策层面的“房住不炒”,这一切共同塑造了这一波相当汹涌的上涨。
老韭菜想必都认同,当下的结构性牛市和2015年的“全面牛”,有着本质上的不同。
几天前有一张刷屏的图片,是某券商统计的一组数据,A股正趋向于美股、港股等成熟资本市场,小市值股票的成交率屡屡下滑。
可以肯定的是,A股未来一定会像港股一样,出现越来越多无人理睬的“仙股”。
这就是结构性牛市的特征。
这也是为什么2021年开年之后,很多散户眼睁睁看着指数屡创新高,但自己的个股却持续下跌。
有人开玩笑说:A股的牛市,却涨出了股灾的味道。
曾经,A股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高度散户化。但当下的市场却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去散户化特征,机构话语权越来越大,年轻人的投资观念愈发成熟。
一个突出的特征,就是以前牛市时,散户纷纷开户自己下场炒股,但现在的趋势是居民更多以基金的方式进入市场。最近几个月,首发基金基本上是半天抢光的状态,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。
曾经,一放水老百姓就去买房子,房地产长期担当着货币蓄水池的作用。但“房住不炒”政策的坚定性,促使资金寻求更高收益的渠道,居民资金由此跑步进入股市和基金。
我个人比较看好中国股市未来10-20年的长期表现,并坚定认为,如果以10年为基准,那么未来10年,中国股市的收益将大幅跑赢同期的房地产投资。
当然,以上均为个人看法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基金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(三)
“巴菲特也没什么了不起,年化收益才22%嘛!”
前几天,在股吧里,再一次撞见这样傲慢的评论。
刘慈欣在《三体》里写道: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,傲慢才是。
如果将投资比作一场生存游戏,那么,更多人的确死于傲慢而非无知。
巴菲特的伟大当然不是他平均22%的年化收益率,巴菲特的伟大是把22%的年化收益率整整保持了50年。
喧嚣的投资世界里,一年三倍者众,三年一倍者寡。
这也是为什么面对结构化牛市,我依然认为,有相当多的投资者最终不会赚到钱,甚至会亏损的很狼狈。
市场就像一个钟摆,永远都在短命的乐观,和不合理的悲观之间摆动。没有人能够计算出这只钟摆的规律。
行情总在悲观的谷底开始酝酿,在犹犹豫豫中启动,在质疑声和嘲讽下加速,最终,在投资者亢奋的狂欢中戛然结束。
我想起2015年的股灾中,第一次入场炒股的我和数以千万的投资者一样,都被暴涨的行情冲昏了头脑,过度的乐观让人们根本忘记了风险为何物,上涨成了市场上唯一的信仰,每个人都相信那句“一万点不是梦”是一声嘹亮的冲锋号……
直到大厦崩塌。
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,但总是压着相同的韵脚。
牛市之下,我这样的老韭菜都知道不轻易言顶,实际上今年茅台涨到2500块我也不吃惊。
但朋友们要谨记:在拥抱核心资产和优质公司的同时,也一定要警惕过高的泡沫。
当下市场上很多优质公司的股价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泡沫,这个泡沫不一定会很快破碎,甚至还有可能会越来越大,但是泡沫,就总有破的那一天。
要记住,气球漏气的时候,可比充气要快多了。
大多数投资者都听过巴神那句:别人恐惧时我贪婪,别人贪婪时我恐惧。
每个投资者都想成为巴菲特,但现实里,大多数人都成了那个“别人”。
追涨杀跌是人的本性,“总是反过来想”的人,没有那么多,逆向思维也比大多数人想的要难得多。
一个人只要在市场里活得足够长,总是能遇上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”这样的好时节,但周期永不停,好运气总会用光,每天都在大笑中醒来的人,显然是疯球了。
这个时候,就要短暂地松开美人柔软的腰肢,放下刚刚斟满的茅台,抬头想一想“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怀”的苦日子。
真正的投资者是寂寞的,他们往往在众人的嘲笑声中买入,在众人的嘲笑声中坚守,等风真正来的时候,又再一次在众人的嘲笑声中卖出,而最终,他们在这些一直奚落自己的“聪明人”集体傻眼和崩溃时,微笑数钱。
承认自己的平凡,直面自己人性中的贪婪、虚荣和刚愎自用,努力做到知行合一,才有可能,仅仅是有可能在牛市中收获超额收益。
朋友们,与你们共勉!
希望我们都能不辜负时代给予的那张车票,也不辜负自己所承受的苦难和嘲讽。
最后,愿我们都能在“牛市”里赚到钱。
这里是思维补丁,谢谢你的阅读。
【继续阅读】
一面是资本大狂欢,一面是打工人的内卷化博弈
【作者简介】
慧超,前媒体人、资深品牌公关顾问
作家,已出版《这个世界不欠你》
本文系网易新闻•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【思维补丁】原创内容,未经账号授权,禁止随意转载
—End—
若觉可读,欢迎推荐给朋友,甚幸!
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,不提供救赎!